【異名】
苦酒(《傷寒論》),淳酢(《本草經集注》),醯(《別錄》),米醋(《食療本草》)。
【來源】
為以米、麥、高梁或酒、酒槽等釀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。
【主要物質成分】
醋主要含有浸膏質、灰分、揮發酸、不揮發酸、還原糖等。具體物質有高級醇類、羥基丁酮、二羥基丙酮、酪醇、乙醛、甲醛、乙縮醛、乙酸(含量2~9%) 、琥珀酸、草酸及山梨糖等糖類。
【考證】出自《名醫別錄》;
陶弘景:酢酒為用,無所不入,愈久愈良。以有苦味,俗呼苦酒。
《唐本草》:酢有數種,此言米酢,若蜜酢、麥酢、曲酢、桃酢、葡萄、大棗等諸雜果酢及糠糟等酢,會意者亦極酸烈,止可啖之,不可入藥用也。
《本草拾遺》:藥中用之,當取二、三年醋良。
【性味】酸苦,溫。
①《別錄》:“味酸,溫,無毒?!?/span>
②《本草蒙筌》:“酸甘, 溫?!?/span>
③《綱目》:“酸苦,溫,無毒?!?/span>
【歸經】入肝、胃經。
①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“入肝經?!?/span>
②《本草新編》:“入胃、脾、大腸,尤走肝臟?!?/span>
③《本草經解》:“入足少陽膽經、 足厥陰肝經?!?/span>
【功用主治】
散瘀,止血,解毒,殺蟲。治產后血暈,痃癖癥瘕,黃疸,黃汗,吐血,衄血,大便下血,陰部瘙癢,癰疽瘡腫。解魚肉菜毒。
①《別錄》:“消癰腫, 散水氣,殺邪毒?!?/span>
②《千金食治》:“治血運。
③(《本草拾遺》:“破血運,除癥決堅積,消食,殺惡毒,破結氣,心中酸水痰飲。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治產后婦人并傷損,及金瘡血運;下氣除煩,破癥結。治婦人心痛,助諸藥力,殺一切魚肉菜毒。
⑤《綱目》:“散瘀血。治黃疸、黃汗。
⑥《本草備要》;“散瘀,解毒,下氣消食,開胃氣?!?/span>
⑦《醫林纂要》:“瀉肝,收心。治卒昏,醒睡夢;補肺,發音聲;殺魚蟲諸毒,伏蛔。
⑧《本草再新》:“生用可以消諸毒,行濕氣;制用可宣陽,可平肝,斂氣鎮風,散邪發汗?!?/span>
⑨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開胃,養肝,強筋,暖骨,醒酒,消食,下氣辟邪,解魚蟹鱗介諸毒
⑩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“用于結核病之盜汗,為止汗藥;又傷寒癥之腸出血,為止血藥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
內服:入湯劑或拌制藥物。外用:燒熱熏嗅、含漱或和藥調敷。
【宜忌】
脾胃濕甚、痿痹、筋脈拘孿及外感初起忌服。
① 陶弘景:“酢酒不可多食之,損人肌臟耳?!?/span>
②《千金.食治》:“扁鵲云,多食酢,損人骨?!?/span>
③ 盂詵:“多食損人胃?!薄按?,服諸藥不可多食?!?/span>
④《綱目》:“服茯苓、丹參人不可食醋?!?/span>
⑤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風寒咳嗽,外感瘧痢初病皆忌?!?/span>
【附方】
苦酒煎:雞蛋一個,敲破一端,去蛋黃、留蛋清;醋適量,傾入蛋殼內,并放入半夏,置火上烤沸3-5分鐘,除去半夏,趁熱下蛋清,攪勻,少少含咽。
源于《傷寒論》。方中雞蛋清能解毒利咽;半夏,主“喉咽腫痛”,取其能散結消腫:醋則取其有收斂、解毒作用??嗑萍逵糜谘屎砟[痛不能語言,聲音不出。